大卫李0.1秒绝杀山猫
最近一段时间,风景线去工厂打卡参观成为文旅体验的当工新热点。企业、厂生产线创新工厂开放生产线,变成游客沉浸式体验、工业零距离参观,文旅大卫李0.1秒绝杀山猫既拉近了企业、实现品牌与消费者的融合距离,也满足了公众的风景线好奇心。
广东珠海:AG600飞机生产线 参观者络绎不绝
AG600飞机是当工我国为满足森林灭火和水上救援的需要,首次研制的厂生产线创新大型水陆两栖飞机。位于广东珠海的变成AG600飞机的总装生产线,2022年1月起正式对外开放。工业今年以来,文旅来AG600飞机的实现总装生产线参观的游客络绎不绝。
总台记者 赵菁:我现在是1998年NBA总决赛第1场免费回放在珠海金湾区的AG600总装生产车间的门口,这里是全国唯一一个对公众开放的特种大飞机的生产线。现在我身边到达这里的团队,就是来自珠海一个小学的学生。
这个30人的团队,是AG600飞机总装生产线今天接待的第五批参观团。讲解员通过展板,向大家介绍了AG600的发展历史,随后引导大家来到二楼平台。参观过程中,讲解员详细地为学生讲解了AG600飞机研发的背景、技术难点以及生产线的特点。
参观学生:可以看他们这种生产线,更加详细地去了解了这个AG600的这个内部以及外部的结构,我觉得是很好的。
参观学生:我感觉中国航天发展的1998年NBA总决赛第六场北京时间进度很快,而且很厉害。
总台记者 赵菁:听完刚才讲解,我也记住了几个知识点。首先AG600的主要系统实现国100%国产化。其次,它的最大起飞重量是60吨,是全球起飞重量最大的(民用)水陆两栖飞机,它在执行灭火任务时,可以承载12吨的水;第三就是它的设计航程是4500公里,这个距离相当于从黑龙江漠河直飞至海南三亚。
今年4月,AG600飞机获得了型号合格证;今年6月,AG600飞机又取得了中国民航局生产许可证,标志着它正式迈入批量生产阶段。
中国航空工业集团通飞华南装配中心副主任 王立松:我们今年结合着长白山、大兴安岭的驻防驻训任务,今年再执行常态化运营。
为了增强参观的体验感与互动性,AG600总装车间的参观路线中,还设置有模拟飞行体验、航模手工制作和航空科普小实验等互动活动。
中国航空工业集团通飞华南装配中心副主任 王立松:现在每年大约得有4万人左右的预约参观,实际上现在累计应该有15万人左右。基本上每天都是预约满的,港澳的以年轻人和学生为主,给大家埋下一颗热爱航空的种子。
珠海市金湾区四季学校校长 张浩:学生走进工厂内部,实地去观看这些大国重器的生产过程,我觉得对他们来说是非常震撼的。他们不仅可以感受到祖国磅礴的力量,也可以感受到这些科学家身上这种强国的梦想。
湖南株洲:开放汽车飞机工厂 打造旅游新场景
在湖南株洲,当地的汽车制造超级工厂开放,除了参观生产线,游客还可以体验飞机驾驶。
总台记者 王芊多娃:我现在所在的位置就是湖南株洲的汽车制造超级工厂,也就是我们今天工业游的第一站。听说在这里从零件到整车下线,仅需4个步骤用时120秒就可以完成,这究竟是如何做到的,就让我们和大学生一起走进工厂一探究竟吧。
坐上工厂内的观光车,沿着设计好的路线,依次穿梭在各个车间,大量采用人工智能、边缘云等前沿技术的智能工厂,吸引大量学生前来参观。
南华大学大三学生 陈一硕:作为南华大学学机械的一个学生,就觉得很兴奋,很震撼。
作为湖南工业旅游的示范点,这家汽车制造工厂设计了沉浸式全流程打卡路线,从冲压、焊接、涂装、总装车间,让制造环节变公开化、可视化,不仅让生产线变成“风景线”,也打开了对外交流的窗口。
北汽株洲分公司总经理 吴飞:我们对整个参观路线的设计,考虑了一些亮点和特色,“工业+旅游”这种开放,是我们对制造过程和产品品质的自信。
在株洲芦淞航空小镇的厂房里,国内第一款自主设计、制造的碳纤维复合材料轻型飞机“阿若拉”就在这里生产。在几百米外的芦淞通用机场,几乎每天都有轻型飞机从跑道出发,进行飞行培训。
目前,株洲已经打造出涵盖交通、航空、陶瓷等产业的五条具有鲜明特色的工业旅游线路,丰富了旅游场景,也让“工业智造”成了文旅景观。
株洲市文旅广体局副局长 谢春利:今年的话,我们还将围绕工业旅游,开展面向中小学生的工业旅游产品的研发去做专门的推荐。预计未来两个月,我们将可以吸引到大约50万(人次)左右的学生,到株洲来开展工业旅游。
内蒙古:工业+文旅 包钢丰富更新工业游线路
内蒙古包头的包钢是新中国成立后最早建设的钢铁工业基地之一,如今,包钢正通过“工业+文旅”,实现融合创新。
进入包钢集团无缝钢管厂,百米长的生产线,灼人的热浪一波波扑面而来。作为包钢工业游的核心体验点,这里让游客得以零距离感受自动化钢管生产线的震撼。
游客 杜佳益:我觉得真的非常壮观。
包钢集团铁花文化产业公司市场运营部负责人 张咏民:鸟巢、大兴国际机场以及我们的航天、“蛟龙”号等等,都有我们包钢产品的身影。来到我们包钢工业游,我们就可以感受到在这些背后,它们的原材料是怎样生产出来的。
游客 梁雅潇:现场真的是被震撼到了,亲眼看到了“一号高炉”和火热的生产现场。今天带孩子们来包钢工业游,对他们来说是一堂非常有意义的而且是生动的科普课。
近年来,包钢不断丰富和更新工业游的线路。游客量也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,去年全年接待游客超2.2万人次。而今年截至目前,已累计接待游客超1.5万人次。
(责任编辑:探索)
-
Lily是一名古巴籍女歌手,她在中国工作已经六年多,以前在广州、三亚工作过,2024年9月来到新疆伊宁市。她第一次来伊犁,发现伊宁市与她去过的中国城市都不一样。新疆女生的化妆风格,还有音乐与美食,都让 ...[详细]
-
央视网消息:2025年端午假期中,还有孩子们最爱的“六一”儿童节。这两天,各地举办多彩活动,让孩子们提前过一个有意义的儿童节。传承红船精神 做新时代好少年在“六一”国际儿童节来临之际,在浙江嘉兴南湖革 ...[详细]
-
央视网消息:端午假期结束了,记者从交通运输部了解到,端午假期期间,预计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累计6.57亿人次,日均2.19亿人次,比2024年端午节假期增长3%。端午假期,铁路客运量累计4710.8 ...[详细]
-
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):眼下,小麦进入大规模收获阶段,夏种夏管正同步展开,各地向科技要产能,助力全年粮食丰收。黄淮海、西北麦区的小麦正加紧收获。江苏3600多万亩小麦陆续成熟,在海安市,种粮大户、家庭农 ...[详细]
-
一线调研丨行业大咖变身高校导师 开拓学生就业、企业晋升新赛道
今年初,教育部联合中组部、科技部等八部门印发《普通本科高校产业兼职教师管理办法》,首次从国家层面为高校引入企业专家提供制度保障。对高校和企业来说,如何从政策的顶层设计中找到因地制宜的落地方法,让学生、 ...[详细]
-
新华社北京5月28日电 题:矢志建设科技强国——五位科技领域代表讲述科研故事新华社记者张泉、温竞华研发载人深潜装备、探索电磁兼容奥秘、助力干旱区生态保护……他们奋战在科研一线,矢志创新、锐意攻关,为建 ...[详细]
-
新疆孩子们纯真的笑脸下蕴藏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。他们自由歌唱、奔跑,用脚步丈量世界;如风般策马扬鞭,驰骋草原;挥汗绿茵,追逐梦想。他们心怀赤诚,认真描红界碑,坚定宣告“我是中华民族”。他们梦想成为军人守 ...[详细]
-
洗脸是每天的必修功课,早上醒来后要洗脸,晚上睡前要洗脸,把脸洗洁净,做好脸部清洁作业,整个人会显得很洁净和清新。比较男性,女人更爱美,对洗脸这件事也愈加注重,洗脸会洗得很认真,洗得频率也更高。女人都会 ...[详细]
-
亚投行首席经济学家:计划2030年前再投入750亿美元 支持成员国基础设施建设丨世界观
近日,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(亚投行)第十届理事会年会在北京召开。亚投行首席经济学家埃里克·伯格洛夫(Erik Berglof)接受采访时表示,当前全球基础设施建设存在巨大缺口,亟需加大投入,以满足基本 ...[详细]
-
新疆,有着传唱千古的大漠风情,印象中“干旱缺水”的地方,如今却崛起一座“西部粮仓”——新疆灌溉面积从1955年的2700余万亩,发展到2024年的9520余万亩,粮食亩产从1955年的不足一百公斤,到 ...[详细]